查看原文
其他

引进生命关怀教育课程,推进随班就读向融合教育发展|行动亚洲2021两会建议

绿发会 中国绿发会
2024-08-23

关注中国绿发会,订阅绿色未来

编者按:


本提案建议在开展随班就读的小学开设生命关怀教育课程,以提高普通儿童对特殊儿童的同理心,协助班主任及教师开展在融合教育方面的工作,提升家长的心理认同,近而减低推进融合教育的压力。


在此继续诚邀社会各界人士为国家相关建设积极建言献策,请将您的两会建议投递至邮箱:v31@cbcgdf.org,来信请注明邮件主题和文件名为:2021年绿会两会提案征集-姓名-关于***的建议,期待您的来信。


按/Cherry  审/Tammy  编/Apple


关于“推进随班就读向融合教育发展”的提案


【政策背景】:


2017年印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教育条例》《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等相关政策法规中对残疾儿童进入普通学校进行随班就读工作作出了细致明确的规定,通过政策支持使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得以在全国充分开展。


2019年8月28日,《学前融合教育教师能力培训指南》(T/(CAEA)0001-2019)发布(以下简称《指南》)。由北京市海淀区睿智全纳教育康复中心、北京市海淀区现代艺术幼儿园、北京精诚睿智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北京恩启孤独症康复促进中心、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北京学前教育协会提出,于8月30日起正式实施,该《指南》从学前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培训、能力评价3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以帮助特殊需要儿童更有品质地接受融合教育。


2020年6月28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新时代进一步加强随班就读工作,完善随班就读工作机制,提升随班就读工作水平作出部署。要求“坚持科学评估、应随尽随,坚持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坚持普特融合、提升质量,实现特殊教育公平而有质量发展,促进残疾儿童少年更好融入社会生活。” 在其中特别指出“落实教育教学特殊关爱,注重课程教学调适,培养生活劳动能力,完善残疾学生评价制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遵循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规律,合理调整课程教学内容,科学转化教学方式。”


【随班就读的重要意义】:


智力障碍、自闭症谱系者、唐氏综合征等等心智障碍者,由于在自我表达上存在种种障碍,加上社交礼仪缺乏和言行举止表达方式与常人不同,常常令周围人对心智障碍群体有偏见、排斥、厌恶之感而冷落、疏远忽略了他们,使心智障碍者无法得到与常人相等相匹配的表达自我诉求、发挥和展示自我才华的权利与机会。这种情况如果持续下去,会形成恶性循环,加剧他们对融入主流社会的恐惧,进而造成更多的自我封闭和与主流社会脱节,导致严重的社会功能退缩乃至丧失。


1.特殊学生成本降低, 

2.代表教育系统正向的改变。

3.和同学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4.让所有人主动关心,对普通及特殊生的学业及社会性有益。

5.能接受高质量的普通教育。

6.促进所有儿童的社会化能力发展,减低校园欺凌。


【问题现况】:


特殊儿童进入普通课堂给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带来极大挑战,随班就读教师不能对特殊儿童做到适当适合适宜的教育,职业效能感不足;并且随班就读教师对特殊儿童认识片面,教授特殊儿童态度消极,职业倦怠感严重;政府对政策执行不力,教师面临工作量大、考核机制单一、家长不理解等巨大压力。


家长也担心申请随班就读,孩子会被打上特殊儿童的标签,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遭受社会的歧视,在遇到子女在校发生的行为问题时也容易遭受巨大压力。央视曾经曝:山东近9成自闭症学龄儿童被学校拒收。


2012年深圳15岁自闭症少年,因为患有自闭症、无法自律自己的部分行为,前后四次被退学,深圳自闭症男孩被19名家长联名拒收 学校令其退学。


2018年12月广州一位三十多岁的孕妇,携带自己7岁自闭症儿子自杀。曾在幼儿园家长群遭抨击,更有家长找到幼儿园,要求明明退学。


对于儿童来说,即使能够进入普校,常会陷于被孤立、被欺凌、被联合抵制,随班就读常常变成“随班就座”,只是“场所融合”,实际未能有效实现孩子和孩子的交流,最终被隔绝于普校之外。


【解决思路】:


融合教育的目标在于构建全民教育和全纳教育,融合教育不是靠资源教师或支持教师的一己之力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全校师生及家长的协作,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方向。


提供融合机会给儿童,有效实现孩子和孩子的交流,对于随班就读中格外重要。与此同时,让儿童们一起活动,对于障碍儿童和其他儿童均是拓宽体验,促进发展自主性和协调性。


【解决措施】:


1.在深圳全面推进开展随班就读的小学开设生命关怀教育课程,每学年12节课。


2.生命关怀教育课程是关于为人之道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是“学习共同生活”的基础课程。通过创新的活动和课程,教师可以帮助和鼓励学生发展社会技能,如同理心、关怀心、尊重和履行公民责任,使家庭、学校和社会更加和谐。


3.生命关怀教育小学课程对学生和教师来说是一个积极的过程,“教学做合一”。孩子们在学校里“边做边学”,而不是简单地“听”,他们可以与其他学生互动,在老师温和而坚定的指导下,在一个安全而快乐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节奏发展。


4.丰富的动物福利内容加入,让课程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激发青少年儿童的学习兴趣。生命关怀教育课程基于福利的学习形式显得强有力而有趣,提高了学生的整体幸福感,相应地也利于当地社区和自然环境普遍幸福感的提升。


【相关概念】:


一、生命关怀教育小学课程


生命关怀教育小学课程设置覆盖小学6个学年共60个单元的五大主题课程。


五大主题包括:


l 生命之网:学生们了解生物之间的生态关系,以及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l 生命的感知:学生们学习有感知意味着什么——能感受快乐、痛苦、情绪,以及为什么别人的感受很重要。


l 关怀与尊重:学生们学习尊重人、环境和动物的重要性,包括如何关爱、照顾他们自己的宠物。


l 友善相处:学生们学习如何安全、负责任地与人、动物和自然界互动。


l 情感智力:学生们培养关怀和同理心,学习如何在个人生活、社区和更广阔的世界中做出负责任的决定。


二、同理心


同理心是一种设身处地、体会他人在既定事件上的逻辑及感受的能力。有理论认为,我们能克制反社会行为的原因之一,是伤害他人会带给我们如同身受的痛苦感。拥有同理能力,决定了孩子能不能从自我为中心转换到换位思考,能不能尊重和理解他人,能不能创造和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不能建立正确的生命观,关怀和尊重其他生命体和自然。


同理心是孩子内心正义感促发所产生的动力源泉,同理心更是家庭关系维系的重要力量,有同理心的人才有意愿了解他人的困难,并有意愿去帮助他人。同理心培养会促进实现自我要求,有同理心的人更容易了解他人对自己的责任要求,以及别人对你的期望,并会为此而努力。同理心建设,有利于促进责任感建立和志愿者精神培养。同理心更是所有社会企业家都具备的首要特质。


三、融合教育


狭义的融合教育是接受残障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学习,而不是把他们分开在隔离的环境中学习。


广义的融合教育是不论一个人的能力、年龄、宗教、性别、民族、种族或残障都必须在平等的每个孩子的特点都不一样,没有适应每个孩子的“整齐划一”的教授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学需要接纳和包容每个学生的独特特点,而残障只是某些孩子的特点之一。


融合教育理念的出发点是特殊障碍人士和一般人群交流、融合,最大限度的减少社会对特殊障碍人士隔离。


这是一种双面的观点,既要让特殊障碍群体融入社会,也要让社会大众认识了解特殊障碍群体。倡导特殊儿童和一般儿童融合教育,也是促进社会和教育机构对人员和资源进行重新分配。而对于特殊儿童来讲,他们完全可以和普通儿童一样完成学业,融合的学习不仅是学习知识和技能,也是融入社会的起点。


融合教育促进了特殊儿童的社会化发展和社会功能的改善,而对于一般儿童,融合教育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平等、尊重、接纳、包容的思想,在与特殊儿童共同学习相处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善良、友爱、同理他人,乐于助人等很多优秀的品质和个人素养,也为成年后对多元化世界的理解包容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这是对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相互成的“双赢”教育模式。


推 荐 阅 读




摆脱塑缚:关于改善无纺布成分描述的建议|绿会2021“两会”建议

建议加强餐饮外卖行业反垄断查处 | 绿会电商环境友好工作组2021两会建议

2021两会建议|吴道源:建议在我国大力发展生态社区 | 中国绿发会征集





分享是一种美德、关注是一种智慧

公益项目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绿发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